在全球生物多样性快速丧失的背景下,理解生物多样性如何影响病害的发生对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理论和实验证据表明植物多样性的增加能够抑制病害的发生,即存在“稀释效应”。产生稀释效应的主要机制包括易感宿主管制、相遇率降低和生物多样性顺序性丢失等,上述机制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可能作用各不相同。我国草地分布范围广,且分布区气候变异相对较大,这为探究稀释效应强度是否随气候产生变异提供了理想的研究体系。
兰州大学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生态学院植物生态学研究团队青年研究员刘向课题组以我国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天然草地集中连片分布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尺度野外调查;采样区域横跨甘肃、青海、西藏和内蒙古等省区,共设置有63块研究地点,1134个调查样方。针对每个样方,研究团队记录样方内植物物种数和叶片真菌病害严重度等指标,进而结合气候因子,探究植物多样性对叶片真菌病害稀释效应强度的变异规律及其潜在驱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天然草地普遍存在稀释效应,即植物多样性有利于降低叶片真菌病害严重度。稀释效应主要由植物多样性的顺序性丢失所引起,表明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是驱动稀释效应的重要因素。稀释效应在年均温较低的区域更强,这主要是因为寒冷地区植物群落更容易发生植物多样性的顺序性丢失。
图1 植物多样性对叶片真菌病害的稀释效应在我国主要天然草地普遍存在
图2 稀释效应的强度存在寒冷地区较强但温暖地区较弱的温度依赖性
上述研究成果以“Diversity inhibits foliar fungal diseases in grasslands: potential mechanisms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ce”为题,发表在国际生态学期刊Ecology Letters上。生态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鹏为文章第一作者,刘向青年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江红樱也参与了此项研究工作。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37161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2023YFF0806800)、青海省“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2024-SF-102)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lzujbky-2023-ey12)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