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岭教授九十诞辰纪念会在兰州大学举办

发布日期:2024-12-20 11:08 阅读量:

会议现场

12月14日,我国集水农业创始人、著名生态学家、教育家、兰州大学赵松岭教授九十诞辰纪念会在兰州大学城关校区举行。兰州大学副校长勾晓华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发表视频讲话。来自国内外28家单位200余名的同行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组委会主席、兰州大学生态学院熊友才教授主持。

勾晓华致辞

勾晓华向前来参会的各位嘉宾、师生表示欢迎。她表示,本次会议不仅是对赵松岭先生卓越贡献和崇高精神的深切缅怀,也是兰州大学承续前辈学术精神、推动生态学科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会议为旱地农业与土壤肥料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通过纪念活动唤起新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激励更多科研工作者在学术创新与合作中努力前行,推动科学事业迈向新高峰。

山仑作视频发言、李凤民作专题报告

山仑院士回忆了与赵松岭先生的两段难忘经历,特别提及赵松岭先生在半干旱地区开展集水农业时所展示的决断力和鲜明学术观点。赵松岭教授培养的第二代著名学者、兰州大学兼职教授李凤民作缅怀赵松岭教授干旱农业生态研究进展专题报告,介绍了赵松岭教授对生态学科发展和干旱农业生态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

甘肃农业大学校长柴强教授、兰州大学生态学院院长刘建全教授、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易宾先后致辞,表达了对赵松岭先生的敬意与感激之情,回顾了赵松岭先生的历史贡献和科学精神。柴强作题为绿洲灌区间作物水分高效利用农艺调控途径及机理的大会报告。

宾缅怀发言及大会报告

赵松岭先生学生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张大勇教授、兰州大学李自珍教授、浙江大学王根轩教授、兰州大学杜国祯教授、中国农科院辛晓平研究员等先后发言。

王根轩作了赵松岭教授创新发展集水农业回忆片段的视频讲话,回忆赵先生以身作则、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对他个人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张大勇回忆起与赵先生共同探讨作物生长冗余理论的点滴,赵先生对理论生态与干旱农业生态相结合的深刻见解给予他学术上的灵感,影响了他的学术之路。李自珍深情回忆了赵松岭先生在数学与生态学结合方面的创新探索与悉心指导,认为赵先生对多学科交叉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杜国桢回顾与赵先生在甘南草原工作站时的艰苦时光,认为赵先生作为教师及科学家的坚韧和学术热情以及立德,立功,立言的精神成为了他永远的榜样。耶鲁大学宋雅杰研究员通过回忆赵先生在国际合作中的贡献,强调了他对跨国研究的支持和远见卓识。辛晓平分享了赵先生的教诲,认为缅怀纪念活动将先生少年自强,投身科研扎根西北,志存高远的精神进行了分享和传承。

另外,甘肃省农科院车宗贤研究员高度评价了赵松岭教授在集水农业方面的开拓性贡献。中国农科院曹卫东研究员、兰州城市学院高天鹏教授、中国科学院王若愚研究员、甘肃省科学院祝英研究员等作大会报告。各位专家围绕赵松岭先生的集水农业理论体系,在旱地节水节肥,土壤健康和修复,植物-微生物互作和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赵松岭先生九十诞辰纪念会议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使命,先生的精神是兰州大学居一隅而雄天下的胡杨精神的集中体现,与会人员在缅怀先辈的同时深刻反思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传承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遗产,激励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

会议合影

赵松岭教授生平简介

赵松岭教授(1934-1996),河南新郑人,中国集水农业奠基人、著名生态学家、教育家。赵松岭教授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代宗师,在农业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植物生理生态学领域有深厚造诣,发表高质量论文100篇,鉴定成果1项,出版专著4部。曾任国家教委科技委第一、二届生物学部委员,中国生态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甘肃生态学会第一届理事长,北师大、河南大学等多校兼职教授,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沙漠所等多个国家实验室和开放试验站的学术委员会委员。承担国家八五攀登计划及国家科委、省科委八五联合攻关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多次应邀出访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

赵松岭教授于1934年11月生于河南新郑,共和国成立之初举家支援边疆建设。1954年,年仅二十岁的赵松岭与那个时代所有的热血青年一样,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肩负着建设新中国的历史重任,勤奋上进,考入兰州大学生物系并于1958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并留校任教,从此开始了他献身于旱地农业生态研究的一生。几十年来,陇东、陇中半干旱地区人民全力抗旱防灾却年年有旱有灾。赵松岭教授面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长期的生态系统退化和群众生活困难,提出了旱地集水农业发展学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会宁、定西和榆中北山等多地开展试验示范研究,取得显著成效,展现出以生态学思想和方法解决粮食生产和区域环境问题的巨大潜力。赵松岭教授扎根西北黄土地,创出了一条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路子。

在前辈学者陈庆诚教授和张鹏云教授的支持下,经过赵松岭教授的亲力亲为和组织策划,1984年兰州大学正式设立生态学专业,198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首批获得生态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第二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生态学科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第一批全国重点学科,是当时兰州大学最早的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在此基础上,赵松岭教授牵头组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和立项,1988年申报论证,1991年启动建设,1995年正式建成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年与另外两个学科一起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为生态学科同时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奠定了兰州大学生态学科在全国的优势地位。1996年赵松岭教授在河南出差途中溘然长逝,令人扼腕。

赵松岭教授辛勤耕耘,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言传身教,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的学生遍布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出了王刚、张大勇、李自珍、李凤民、王根轩、陶毅、杜国桢、李锋瑞、高世铭、任东涛、段舜山、王宗灵、辛晓平、王同朝等知名学者。兰州大学赵松岭教授桃李满天下,誉满学苑,功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