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 ,11月15日生态学院党委组织开展“走进简牍世界,传承中华文化”师生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师生党员们在博物馆老师的讲解下先后参观了“简述丝路”“简牍时代”“边塞人家”及“书于简帛”展厅,甘肃是简牍大省,自20世纪以来出土了6万多枚简牍,以汉简居多,占全国已出土汉简总数的一半以上。自张骞“凿空”西域起,河西走廊便成为中原沟通西域的交通要道。掩埋于此的简牍,如同散落戈壁的历史之“镜”,让文明交融的故事清晰可见。大家在这场回望时空的古今对话中无不赞叹着先人的智慧,感叹着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
生态学院高寒与干旱生态学研究团队党支部刘名信老师谈到:讲解员从简牍发现的历史、简牍中壮阔的丝路故事、汉代边塞人家的日常生活、汉简中蕴含的书法艺术做了详细的介绍。一枚枚跨越时空长河的简牍,保留、书写、叙述了动人故事、真实事件、智慧光芒,让我从“简述中国”的文化表达视角了解辉煌中华两千多年前的丝路文明与中华智慧。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深刻的感受到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国家宝贵文化基因的实物佐证,学习和传承简牍文化是我们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指引。
生态学院动物生态学班研究生党支部高上同学谈到:在纸张发明之前,中华民族用简牍记录着文明的前行与历史的变迁。先秦到魏晋的千余年间,简牍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珍惜回忆,而这一枚枚简牍,正是我们开启历史回溯的密匙。“简述丝路”见证着中华文明的繁荣兴盛,“边塞人家”让先人的生活栩栩如生……驻足观望,我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自信,它激励着中华文明源源不断的创造。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正是源于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憧憬。我们只有在文化传承中坚定前行,才能自信地书写新时代的篇章。
通过本次主题党日活动,大家看到了真实的简牍文物,每一枚简牍虽然字数有限,但记载的内容生动丰富,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找寻早已消散于历史尘烟中的动人故事。师生党员纷纷表示,今后将立足工作岗位,坚定文化自信,涵育学科文化,围绕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为学院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